六安产茶,有着悠久的历史。据史书记载,六安茶始于唐代,扬名于明清。早在唐代,大诗人李白就有“扬子江中水,齐云顶上茶"之赞语。宋代时,其有茶中“精品"之誉,而在明清时代亦为贡品。慈禧膳食单上规定月供“齐山云雾"瓜片14两,明代科学家徐光启在其著《农政全书》中记述“六安州之片茶,为茶之极品"。另外,《红楼梦》《太平天国》等书中也有记载。“浙杭龙井、徽六瓜片”在中国名茶史上一直占据着显著位置。
六安瓜片产于安徽省六安、金寨和霍山三县,沏茶时雾气蒸腾,清香四溢,亦有“齐山云雾瓜片"之称。其每年春季采摘,成茶成瓜子形,因而得名,色翠绿,香清高,味甘鲜,耐冲泡。片茶指全由叶片制成的不带嫩芽和嫩茎的茶叶品种。此茶不仅可以消暑解渴生津,而且还有极强的助消化作用和治病功效。
解放后的相当长时间,六安瓜片都被指定为国务院和中央军委特供茶,开国总理周恩来,常把它作为款待外宾的佳品。
1975年深秋,周总理已被病魔折磨得十分消瘦。
天,沉疴在身的总理突然问护人员:“有没有六安瓜片茶?我想喝点六安瓜片!"当周总理喝着工作人员找遍京城大小商场才觅得的六安爪片茶时,他回味良久,神情凝重地对医护人员说:“谢谢同志们,我想喝六安瓜片,是因为想起了战友们,想起了叶挺将军,喝到了六安瓜片茶,就好像见到了他们“ 周总理与六安瓜片的相识,始于在他的革命生涯中,曾经接触过的一大批六安人。
1924年初秋,从法国归国不久的周恩来出任黄埔军校政治教官,不久,升任政治部主任。在黄埔军校和中共两广区委中,有一大批六安人,仅黄埔一期就有许继慎、王逸常、杨溥泉、曹渊、孙一中、廖运泽、彭干臣等。周总理和这些六安人朝夕相处,并多次派许继慎等人回乡建党。所以周恩来情系“六安瓜片",并非仅仅是为品味香茗,更是为了重温一段重要的情感记忆。
许继慎、曹渊后来分别担任叶挺独立团一营长,在东征北伐中,屡立战功。1939年4月下旬,叶挺从皖南新四军军部前往六安,根据中共中央和毛主席的指示,执行成立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开辟皖东抗日根据地的重大使命。叶挺先后到过六安、舒城、庐江、肥东、金寨、寿县,六安各界人士招待叶挺将军的,就是此地盛产的“六安瓜片"。
后来,周恩来身边和“六安瓜片"有联系的学生和战友几乎全部牺牲了。除叶挺外,他们大都只活到 30岁左右,但他们却都为中国革命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周恩来没有忘记他们,也没有忘记“六安瓜片"。
1972年基辛格博士来华访问,周总理就是用六安瓜片招待他。而周总理临终时的茶思,更如同一滴水,折射出这位伟人高洁的情操、深邃的思想与丰富的情感。直到现在,国家各种各级评茶机构,仍把六安瓜片列为十大名茶之一。
周总理去世前,要喝六安瓜片茶,没想到是因为这个人高清视频
关于名茶六安瓜片的口感介绍相信很多人都知晓;关于名茶六安瓜片的产地甚至有些人也很熟悉;包括名茶六安瓜片的采制过程,也有很多人了解……那么,关于名茶六安瓜片的传说故事你知道吗?下面就让我们共同听听关于名茶六安瓜片的两则传说故事吧。
六安瓜片的历史渊源,多年来许多茶叶工作者寻根溯源,略有所获。较为可信的传说有二:
一是说,1905年前后,六安茶行一评茶师,从收购的绿大茶中拣取嫩叶,剔除梗朴,作为新产品应市,获得成功。信息不胫而走,金寨麻埠的茶行,闻风而动,雇用茶工,如法采制,并起名"封翅"(意为峰翅).此举又启发了当地一家茶行,在齐头山的后冲,把采回的鲜叶剔除梗芽,并将嫩叶、老叶分开炒制,结果成茶的色、香、味、形均使"峰翅"相形见绌。于是附近茶农竞相学习,纷纷仿制。这种片状茶叶形似葵花籽,逐称"瓜子片",以后即叫成了"瓜片".
二是说,麻埠附近的祝家楼财主,与袁世凯是亲戚,祝家常以土产孝敬。袁饮茶成癖,茶叶自是不可缺少的礼物。但其时当地所产的大茶、菊花茶、毛尖等,均不能使袁满意。1905年前后,祝家为取悦于袁,不惜工本,在后冲雇用当地有经验的茶工,专拣春茶的第1-2片嫩叶,用小帚精心炒制,炭火烘焙,所制新茶形质俱丽,获得袁的赞赏。此时,瓜片脱颖而出,色、香、味、形别具一格,故日益博得饮品者的喜嗜,逐渐发展成为全国名茶。
通过以上的内容,相信很多人对六安瓜片的传说故事也已经有了了解。不仅如此,很多之前不了解名茶六安瓜片的人们也对名茶六安瓜片的采摘过程以及制作烘焙过程有了一定的了解。所以在以后饮用名茶六安瓜片的时候,相信大家一定也会对名茶六安瓜片有新的认识。(编辑:Bubble)
提示:点击加入2000人的QQ专业群:5919079弘扬六安瓜片,提供老百姓喝的起的原产地好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