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在河北沧州,那里水质不好,盐碱地多,庄稼每年能长个差不多就算不错了,更
别说产茶叶了。记忆中平时很少喝茶,每逢年过节父亲买点花茶,放在一个铁罐中.客人来了用沸水泡上.品尝一口.一种浓郁的且混杂着异味的茶香,总体感觉比白水好多了.因为茶香淹没了白水中的咸味。
在北京工作后慢慢接触到了很多南方朋友,听他们聊起喝茶,神采飞扬,而我却总进入不了他们的状态。那时由于饮食无节制,再加上不运动.工作不久我的肚子就一天天"大"了起来,二十大几岁就大腹便便.朋友经常劝我多喝点绿茶,多排排油有好处,可是我哪里敢相信。2000年的一天,在朋友的带领下,我去了全国最大的茶叶批发市场一一北京马连道茶叶街。抬头望见“徽安府六安瓜片"的招牌,就随同朋友步入了茶店.没想到就是我和六安瓜片
茶这一次亲密接触,注定今生我和茶结下了不解之缘.
茶缘.情缘
"徽安府六安瓜片"的女主人和我年龄相仿,讲起茶道来却大大出乎我的意料,她说六安瓜片是.入药茶“,不仅可消暑生津解渴,而且还有极强的助消化作用和预防疾病的医学效益。明代闻龙在《茶笺》中称,六安茶入药最有功效。因而被视为珍品。她说以我当时的体态,将来身体的健康是极其危险的。也许是危言耸听,可不知怎地我竟然听进了她的话语。
她取出上等六安瓜片.并亲自给我们泡上,单片六安瓜片形似瓜子.无梗无枝,色似翡翠,但闻一股幽兰之香.扑面沁鼻·味甘而醇,舒畅至极。我们一面品茶,她一面给我们讲六安瓜片的传寄故事、相传在安徽六安洲白云寺中有一位和尚得了重病,急得众僧手足无措。一个小和尚从附近山崖峭壁上采摘了一把茶叶回庙用炭火烘干后,烧沸山中泉水冲泡给老和尚喝。老和尚几杯下肚,筋舒络活,肠通胃开,十分病好了九分。于是众僧焙制出了外形平展、叶边背卷、形如瓜子.上起白霜.油润明亮的后来全国+大名茶之一的一"六安瓜片“我听得如痴,喝得如醉,于是临走带上两盒六安瓜片,并许诺女主人如果我喝了有感觉,自当在朋友中天力推广。没想到那两盒瓜片居然有那么大的魔力,彻底让我上了瘾,于是那以后就经常往来于马连道,我不但身体状态有了很大改进一来二去和那位徽安府六安瓜片女主人混“得不可开交,后来可能你也猜到了,她成了我现在的老婆。
茶韵.茶工
我老婆的家乡就是六安瓜片的原产地安徽省六安。我也终于得机会亲临产地和六安瓜片有了零距离的接触。
“六安瓜片"是六安人绿色的名片,沿六安漫游,茶总是以最鲜活的语言,向你讲叙这一方水土的风情,从清明谷雨至立秋白露,生活在这里的山里人就一直坐卧在一杯绿腾腾的茶水中,把平凡的生活翻过来又覆过去地品味.细微之处透着从容,芳馨之中延伸余韵。在这段时间里,茶雨、茶歌、茶香.茶趣,从一个山村向另一个山村弥漫着,演绎着,、山野是绿的.太阳是绿的,心情是绿的,梦境也是绿的,即使是进山买茶的汽车、也身着一片绿色,把山外的世俗悄悄掩埋。
“扬子江中水,齐山顶上茶“。诗仙的这两句诗或多或少地让“六安瓜片“沾染了一些盛唐时的祥瑞之气。齐云山是六安瓜片的发源地。"齐山名片"(又叫齐山云雾瓜片.金寨名片,为六安瓜片之极品。齐云山地质多由花岗岩构成、怪石峥嵘,林立葱翠,溪流鸣涧,烟雾缭绕,形成了良好的微域小气侯和独特的生态环境.齐云山所产瓜片备受赞誉。
这里依然保持着传承百年的纯手工艺传统,制作六安瓜片颇为复杂,采用名副其实的“火攻",形成了中国制茶技艺之一绝。炒制瓜片分生锅、熟锅、毛火、小灭、老火五道工序。莓一道工序都浸透了茶农的精心和汗水,仅拿最后一次烘焙“老火”来说,木炭要先排齐挤紧.烧旺匀,火焰盈尺。每笼投叶约10公斤,由二人抬烘笼再炭焙2一3秒钟,即抬下翻茶,依此抬上抬下,边烘边翻在密封的屋子里,热浪滚滚,来回不息,力求火工到位,每烘笼茶叶要烘翻140余次、烘笼拉来拉去,直烘至叶片绿中带霜时下烘,略加摊凉后装箱。
千百年来,从唐代陆羽的《茶经》到曹雪芹旷世之作《红楼梦》八十多处提及,从明清贡品到今天贈送国外贵宾的国礼茶,六安瓜片走过了多少不老的传寄我已经深深爱上了六安的人,深深爱上了六安的茶,六安瓜片具有征服人心的力量,相信你也会爱上她。
提示:点击加入2000人的QQ专业群:5919079弘扬六安瓜片,提供老百姓喝的起的原产地好茶!